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其中辽宁知识产权系统的曹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曹巍(满族),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原党委书记,岫岩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岫岩满族自治县知识产权局局长。
2016年,曹巍主动请缨投身基层一线,带领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全镇干部群众抓产业,强基础、促增收,探索出一条产业脱贫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了全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9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部变为“富裕村”,洋河镇也由当初一穷二白的贫困镇,一跃成为鞍山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
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坚强的基层党支部和强大的党员队伍。
曹巍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采取“1+5+1”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即每村确定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抓、每村确定5名镇机关干部帮助抓、每村由1名选派干部带领抓,与各站办和行政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
曹巍还建设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模式,将蔡家堡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在扶贫种植基地成立美果园党支部,21名党员助力扶贫产业。先后把17名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15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两委”成员,把45名党员骨干和致富骨干培养成村“两委”后备力量。
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主导产业
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根本的方法。曹巍建起了产业有特色、市场有需求、辐射带动强的洋河果蔬采摘扶贫基地。
通过创新产业模式,先后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设标准化温室大棚252栋,项目所得收益全部作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331户贫困群众入股增收脱贫。目前,洋河镇果蔬产业产值将近6000万元,利润达2000余万元,全镇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0 万元以上,为633名贫困群众带来年均1500元以上的稳定收益,每年解决当地及周边500余人就业,其中2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了产业分红、打工双收益,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主导产业”的扶贫产业格局。
同时,有效整合资金,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投入机制。共整合财政、扶贫、民宗、驻村帮扶单位等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发展壮大扶贫基地产业,有效破解了项目安排分散化、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
发展飞地经济,先后吸引县内14个乡镇的“飞地项目”落户基地。整合扶贫资金800万元,建设高标准化温室大棚75栋,并建设了恒温库、包装车间和电商直播间,实现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网络化。
此外,曹巍还带领打造特色品牌,申请注册了“洋河一品”商标,实施了“三品一标”品牌认证,“洋河一品”各类果蔬年产值突破1亿元,连续三年荣获全国草莓争霸赛金奖。
百姓生活放心上,民生改善落实处
教育、医疗、社保等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曹巍累计为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翻建房屋354间,为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维修房屋141间;为4个贫困村打饮水井24眼,铺设输水管路17000延长米;修路22条、34公里;将44名贫困劳动力安排到护林员、保洁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完成364名贫困人口健康普查,全部安排定点医院治疗。全力推动美丽洋河建设,大力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化示范村创建活动,争创美丽乡村6个。
月调度月排名,激励问责双管齐下
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曹巍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督导考核体系,督促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制定脱贫攻坚日常考核和督查制度,持续跟踪问效,开展建档立卡户脱贫质量“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对脱贫产业实行月调度、月排名,对排名后五名的行政村,及时约谈提醒,着力鞭策“后进”村改善工作、提高水平。
此外,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准,充分结合镇村换届工作,选优班子、配强队伍,对于脱贫攻坚成绩突出、敢于担当负责的予以优先提拔重用;对不担当不作为、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做到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双管齐下。2016年以来,3 名干部因脱贫攻坚成绩突出被安排到重要工作岗位,及时调整了3名不称职的村“两委”成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