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服务创新主体的“最后一公里”,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建设,于今年3月首次完成全省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专员征集工作,精准覆盖200余家重点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初步建立300余人的知识产权专员储备库。在此基础之上,7月至8月间在沈阳、阜新、大连三地成功举办三场线下业务轮训,一场线上培训,累计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及专员500余人次,标志着辽宁知识产权专员工作机制正式建立。
精准匹配:专员征集夯实人才根基
3月,省知识产权局全面启动专员征集工作,面向全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定向遴选。通过政策引导与需求调研相结合,最终确定覆盖15个地市(区)的300余人专员队伍,为后续精准化培训奠定人才基础。此举旨在构建“政府—专员—创新主体”深度连接的服务网络,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创新一线下沉。
系统培训:全链条课程赋能实战能力
以专员队伍实际需求为导向,系列培训构建特色化教学体系:
沈阳首训(7月8日)。聚焦基础能力建设,围绕专利布局、风险防控、成果转化等核心业务领域展开。分析解构“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商标品牌战略”等复杂概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有效提升了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阜新进阶(7月22日)。响应学员反馈新增高价值专利培育、维权应诉策略模块,为辽西五市80余名专员提供精准补给。
大连收官(8月6日)。结合前两场培训经验,整合13位专家资源,打造覆盖专利转化、商标品牌战略等六大领域的“理论+实务+案例”三维课程,进一步提升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线上强化(8月27日)。持续扩容课程体系,深化知识产权关联领域内容,为专员提供多元化学习路径,助力能力进阶。
强基补短:明确攻坚方向
在培训总结会上,省知识产权局业务处负责人强调三大攻坚任务:
1.加强专员长效管理
出台知识产权专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专员管理,有效激发履职效能,更好发挥其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2.锚定全域覆盖目标
力争3年内实现专员服务100%覆盖全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及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企业。
3.构建精准服务机制
围绕辽宁22个重点产业集群,按类别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培训与入企走访服务,推动政策精准传导与资源有效下沉。
实地调研:深入一线精准对接需求
近日,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敖然一行赴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专题调研。敖然局长实地考察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情况,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专员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企业在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商标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与需求。他强调,企业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员“前哨”和“纽带”作用,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助力提升创新效率和保护水平。省知识产权局也将持续优化专员联动机制,结合辽宁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推动服务资源更加精准直达创新一线。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表示,将持续完善专员队伍的动态管理和系统培训,9月将启动专员能力认证工作。通过专员队伍的桥梁作用,加速知识产权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主体点菜”转变,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可持续的知识产权动能。